曾小琴在驰援湖北时,因患感冒咳嗽了一个月,没有哭过;连续十多个小时高强度工作,累得站着都能睡着的时候,没有哭过;而结婚15年后第一次换上婚纱,听见同为医护人员的丈夫无意中的告白时,却哭了,哭得像个孩子。
帘幕外等待她换装的爱人这样对别人说:“对这个家和她,我很亏欠。平时老说她不漂亮,其实,她在我心里面,就像是个天使……”
妻子不在家的70天很煎熬
今年1月,新冠病毒疫情爆发,作为各自岗位上的骨干,夫妻俩都不约而同向组织递交了支援武汉的申请。新桥医院考虑到谭丹在发热门诊承担着防控任务,这是整个医院防疫的重要“前线”,因此只批准了曾小琴奔赴武汉的申请。
曾小琴在武汉投入紧张的工作,谭丹在重庆的发热门诊也承担着抗疫任务,同时还要照顾一对儿女。
曾小琴去湖北的头几天,小女儿雯雯抱着妈妈的衣服一直哭,凌晨三点都无法入睡,最后捏着妈妈的照片才含着泪睡着。3月8日是雯雯四岁的生日,妈妈答应给她买的生日蛋糕并没有兑现,她问爸爸,“妈妈什么时候回来呀,好想她抱抱雯雯……”
谭丹这个参加过汶川抗震救灾的“硬汉”,不曾对妻子说过一句想念的话,然而,在上游新闻在“妇女节”对他进行采访时,提到妻子却落泪了。“平时她在家不觉得,这次她去了武汉这么久,心里很牵挂她,也意识到妻子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太多。”
谭丹无意中透露出一件让他遗憾多年的事:15年前他俩结婚时,因为工作忙等各种原因,两人没拍过婚纱照。
2008年“5.12”汶川地震,他随队参加医疗救援,一去就是两个多月。余震不断,道路坍塌,有一次,他所乘坐的运输车差一点就被崩塌的山体埋没。经历过生死的谭丹暗下决定,回家后补上婚纱照。
每次两人去参加婚礼,妻子都会跑到靠近舞台的位置,近距离望着新娘,谭丹看在眼里:“虽然她嘴上不说,但我能体会到,没穿过婚纱的妻子心里很羡慕盛装的新娘。”
直到曾小琴这次驰援武汉,两人来了一次“角色互换”,那种生死一线的感觉,又重回到他们的身上。“这次是妻子上了第一线。我独自在家里,真切体会到,妻子没有我可能一样好好地生活,但是,我的生活中不能没有她。15年了,我亏欠她太多,我想等她抗疫归来,补拍一套婚纱照。”
这一次,不能再错过了。
她被婚纱试衣间外的告白打动落泪
一走进婚纱馆,面对各式华美的婚纱,曾小琴的眼睛发亮了,“这件好漂亮,那件也好美……可以试下这件吗?”她压抑住兴奋的声音问婚纱搭配师。而谭丹则拉着妻子的手,笑眯眯的一副“你说了算”的神情,俨然一对甜蜜的新婚夫妇。
她选了一件拖尾长裙,谭丹在试衣间的帘幕外等待换装。工作人员打趣说道,“先生看起来有些紧张呢,是不是像新婚一样的感觉?”
“比当年新婚还紧张。这是一份迟到的爱……”这个平日里镇定、无畏的汉子谭丹不经意间流露出另一面,有点落寞地说,“都说真爱不会缺席,但在我们这里,是真的缺席了……”
15年的遗憾,直到现在才实现。谭丹突然觉得自己对妻子,对这个家亏欠很多。
这时,他们四岁的小女儿雯雯穿着公主裙跑过来,被爸爸一把搂在怀里,“想不想看看最美的妈妈是什么样啊?”小姑娘使劲点点头。
谭丹轻轻吐出一口气,压低了声音说,“结婚这么多年来,平时我都没怎么赞美过她,老说她长得一般。其实啊,说句心里话,她在我心中绝对是很漂亮的,穿上婚纱肯定会更美!不一定像我们平时说的天使,但应该和天使不相上下……”
里面的曾小琴换好了衣服。谭丹拉着女儿说,“我们去找最漂亮的妈妈,来,一起数1、2、3。”自动帘幕缓缓打开,里面身着雪白婚纱的曾小琴已是泪流满面。
其实,刚才谭丹的一番内心告白,在帘子的另外一边,曾小琴听得真真切切。
他因妻子眼角有了皱纹感到心酸
在谭丹看来,可能跟很多中国传统夫妇一样,平时忽略了仪式感,生活被柴米油盐酱醋茶等平淡的事情填满。“她最开心的,可能就是我回家后能分担一些家务吧,带带孩子、洗衣服、洗碗。”
第一次穿婚纱的曾小琴起初有些拘谨,但她很快适应了身着耀眼的拖尾长裙,看着镜子里的自己,美美地转了一个圈。“平时在医院里不怎么化妆,今天也算过足了瘾。”初迈入中年的曾小琴平时把精力都放在了医院和家庭上,很少打理自己。作为支援湖北医疗队队员,她在武汉泰康同济医院的隔离病房里为新冠肺炎患者们忙碌着,每天早上6点起床,经常要忙到晚上8点过才能休息,但从没喊过累。而这一天,她成为当之无愧的闪亮的女主角,一个柔情的妻子。
第一眼看到妻子穿上婚纱的那一刻,谭丹竟然说不出话来,凝望着眼前相处了15年的爱人。四目相对的两人,脸上都在放着光。
不过,当她穿上婚纱时,谭丹也感到了内心的酸楚,“在婚纱映衬下,可以明显看出她额头上的皱纹。她为这个家付出了太多。”
执子之手,与子偕老。这句话,就是最长久的浪漫。
校审:周圆
值班:严一格